首页 -> 作家列表 -> 简薰 -> 穿书来镇宅(下)
加入收藏 - 返回作品目录
穿书来镇宅(下) 第十章 晕,又战争了!(1)
作者:简薰
   
  卫家关上大门,开始深居简出的日子。过了十余日,平安又回来了,带了卫东风的家书。

  上面只写了「战事吃紧,日后不再写信。公主保重,卫家还请公主多多承担」,没有开头,也没有落款,但李福熙知道这是卫东风的字。

  这么紧急的情况下,能报个信息已经算不错。

  李福熙拿了信去毛姨娘房中念给她听。

  毛姨娘不识字,但捧着信的样子就是一脸慈爱跟关切,「公主,这信上就写这样?」

  「是,毛姨娘也看了,信上字不多。」

  「三爷还是记挂卫家的。」毛姨娘感叹,「虽然卫家人对他不亲热,可是三爷始终没忘记自己的出身。」

  李福熙附和,「三爷堂堂男儿,自然不会是薄情之辈。」

  京城里,薄情的人多着去了。有人苦读中了进士,有了功名,这就把乡下的一切都抛弃,亲戚找来,也推说没空,就是不愿意相认。

  哪像卫东风,自己过上好日子就接了全家来住,一点也不介意卫老夫人,卫东雄,卫东厚对他并不亲切。

  李福熙跟毛姨娘说了一阵,这才回到小跨院。平安跟春来正在檐廊下说话,两人见到她,连忙行礼,「公主。」

  「没事,春来怀孕不容易,你们多说上几句不碍事。」

  「公主,小人这次不回前线了。」平安恭谨的说:「大将军担心公主要跑外务没个使唤的人,命小人留在府中听差遣。小人跟着大将军多年,各项事务都熟悉,公主若是需要个帮手,多少也能尽得上力。」

  春来一听大喜过望,但想起大将军在前线危险,马上又觉得自己不应该。她现在为人妻,即将为人母,也稍稍懂一点公主的心思,公主想必十分烦恼——但是平安不用回前线,真的太好了……春来,你不该这样想,不该。

  平安又说:「小人此后就留在府中听公主差遣,公主不用担心。大将军从上兵当起,至今已经十六年,征战无数,这回肯定也能打败大瑞国。小的在卫家,也会尽力帮公主的忙。」

  李福熙很矛盾,一方面觉得大瑞国今非昔比,一方面又想相信自己的丈夫。

  卫东风上次打大瑞国,是有几分运气在的。不然两方兵力悬殊,哪这么容易旗开得胜,可是大瑞国也不是不长记性,这几年一定是励精图治,有一定的把握这才南攻。

  相对的,南巢国皇帝太仰赖卫东风的名声,连续两年减少兵部预算,原本当兵能养家,兵源充足,后来当兵不能养家了,很多人就宁愿回家种田。

  这种情况下,到底能征召到多少人,而这些人拿着少少的军饷,愿不愿意给国家卖命,都不好说。

  战争有输有赢,你来我往。总体来说,卫东风都能获得最后胜利——二十册的《卫东风传》是这样的,但李福熙不知道延续下来的故事,是不是也这样。

  秦穆公靠着孟明视成为春秋五霸,但孟明视曾经三战三败,多亏秦穆公大度,这才创造了盛世。

  然而南巢皇帝并没有秦穆公的胸怀,他是一个小器皇帝,连虚衔亲王封号都不愿意给的人。

  李福熙不是悲观的人,她是真的觉得战事难说,大瑞国比南巢大了五六倍不只,又位处中原,物产丰饶,国力鼎盛,这样的国家不会打没把握的仗。

  「公主别烦恼。」紫珠看起来一点都不担心,「大将军不过离家数月,一定能跟过去几年一样,斩了对方领兵人的人头回来。」

  玉竹也同意,「光是卫家军的名号,已经足以让那些大瑞国的上兵腿软。奴婢就不明白了,大瑞国上一仗死了上万人,这还不怕,当时……」玉竹没再说下去。

  李福熙却是知道的,要不是当时的周国丈拖住军粮,使得南巢士兵无法北上,说不定卫东风就顺手灭了大瑞国。

  周皇后被废,周家已经倾覆,但不知道齐皇后的娘家是怎么想的。

  话说回来,也是皇帝昏庸无能,军粮这么重要的事情,应该交给兵部,怎么会交给周国丈,周国丈那人品不发国难财就奇怪了。

  战事果然拉长——以前卫东风大败大瑞国只花了两个多月,现在都三个月了,边境还在苦战。

  齐国丈比较正常一点,发派下来的军饷都有如期运送,只是大瑞国有准备,打起来自然没那样顺手。

  这几个月,卫东风的俸禄都是直接到李福熙这里。她是卫东风的正房妻子,自然有权利代理他的一切。

  李福熙照样分二十两给卫老夫人,好笑的是汪氏跟柳氏又过来讨钱。李福熙就不懂了,自己看起来像个傻瓜吗?

  什么叫「大嫂也不是要占你便宜,大嫂一定会还的,有钱就还你」,有钱就还,没钱就不还,这什么道理。她想到以前交作业给了一个随身碟,被班代弄丢了。

  报告嘛,笔电再拷贝一份就好,可是那个随身碟要四百多,班代回她「我找到就还你」,啊,那是找不到就不用还吗?李福熙至今仍不懂这个逻辑。

  汪氏也妙,她的理由是「反正公主一个人也用不到这么多银子,借大嫂一点就当作好事」。李福熙真的满头问号,哪怕世界首富马斯克都不会嫌钱多,何况她一个普通人,二十两是不少,但也没多到烫手啊。

  立冬的时候,朝廷下了新政,每人得缴一两安家银。

  每人,指南巢国的每一个人,不管是大官,还是农村,总之只要是南巢人,就得缴这一两。

  战事显然不乐观,朝廷没钱了,直接跟老百姓索要。

  李福熙知道卫老夫人拿不出四十几两,她自然担起这分支出——卫家当然没人感谢她,只觉得你有钱,你应该的。

  李福熙有一个优点,我怎么对你,那是我的事情,不会要求你感谢。她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,「如果对对方好,却要求对方反馈,这样的付出是要经过对方允许的」。

  卫老夫人虽然对毛姨娘摆主母派头,到现在还要毛姨娘伺候早餐,但比起京城其他大户,卫老夫人已经算菩萨转世了。毛姨娘有自己的房间,做刺绣能存私房,还能天天到小跨院看孙儿,在其他门户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事情。

  看在这点的分上,李福熙不介意对卫老夫人好一点——她是不疼爱卫东风,但也没跟卫东风对着干。

  四品中书侍郎征了几个进士到门下,有幸入门的赵进士就很倒楣,他的嫡母以为这庶子发达了,内心记恨亲生儿子没考上,天天发疯让赵进士难堪。后来中书侍郎跟太子推荐抄书人选时,赵进士就没有在名单上。

  不安定的家人,对于官路也是影响。人家会想你一家子鸡飞狗跳,怎么有资格为皇帝分忧,卫老夫人虽然没有加分作用,但也不至于扣分。

  看在这点上,李福熙不介意照顾她——等卫老夫人来求她是满有趣的,不过她知道卫东风肯定不会喜欢这样。他很古板,嫡母怎么样都是嫡母,不可以捉弄。

  就这样,时序入冬。

  听说南巢跟大瑞边界下起大雪,上回边界大雪是三十几年前了——南巢国的士兵都禁不起冷,反而中原国家大瑞很能适应,连续两次突袭得手,南巢死伤上千。

  此讯六百里加级快报入京,皇帝面如死灰。

  小雪时,卫东风退了十里地。

  平安来告诉李福熙这消息,李福熙意外镇定——她有一种感觉,她的穿书生活现在才要开始。

  是苦乐参半,是必须拿出力气跟勇气才能前进,是真正的人生。

  早上问安时,卫老夫人照例一番废话,最后说:「有没有什么事情要说,没有就各自回房吧。」

  李福熙往前一步,「婆婆,媳妇有事情要说。」

  卫老夫人面对这公主庶媳,实在喜欢不起来。但老实说战事再起的这几个月,公主又确实把卫家照顾得很好,想到亲儿子亲孙子,卫老夫人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感谢她的。

  「公主有事情就说吧,老太婆听着。」

  李福熙知道卫老夫人说自己是老太婆无非就是想让她局促,但她听多了,也麻痹了。现在正事要紧,「婆婆,我们卫家人口太多了。卫娥,卫琳,卫梨,卫荷都是嫁人的年纪,反正最近无事,我们就把这四个姑娘嫁出去吧。」

  卫娥,卫琳,卫梨,卫荷,有的是大房的,有的是二房的,相同的都是年纪偏大,但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婚。

  此时四个女孩一听公主提起婚事,都有点期待。公主有的是钱,只要愿意出嫁妆,自己就能嫁上不错的人家。

  柳氏最是关心,卫娥,卫梨都是她的。虽然是女儿,但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,怎么可能不担心,「公主这可是要帮我家娥儿跟梨儿张罗婚事?先说好,我家娥儿跟梨儿只嫁读书人,商户那些是不嫁的。」

  李福熙在内心翻了个白眼,卫娥跟卫梨条件又不好,还挑呢,嫁妆才五两银子想上天吗?等待发派的进士跟举子挑妻子,也会挑员外的女儿好吧,这样才有助力,但她懒得跟柳氏解释了。

  「卫家的嫁妆是五两银子,我再给四个侄女添五两,我的想法是嫁给做生意的人家,顶级富贵我们是攀不上,嫁给一般门户,普普通通过日子也挺好。」

  「那怎么行!」柳氏尖叫起来,「我的女儿肯定要荣华富贵,嫁给一般门户太委屈了,我们可是一品门第。」

  「我们是没钱的一品门第。」李福熙无情戳破她,「现在战事吃紧,皇帝肯定对卫家各种看不顺眼,我们得减少人口,不只大姑娘们得出嫁,小姑娘们也都得过继到宗亲门下,从家人变亲戚。

  「接着二房分出,只剩下大房的八子,以及我们三房的一子两女,如此人口减少三分之二,就不会惹人闲话。」

  一番言语,厅上众人大惊失色。汪氏还好,自己没被分出去,全家还能寄生在卫东风这支上,但柳氏却是不愿意。卫东厚没出息,她自己又连生六女,分出去是要靠什么过活?庶子才不会孝顺她!

  卫娥听到自己要嫁入普通门户,爹娘还得分出来,那自己以后就不是一品门第的小姐了,这样丈夫如何尊敬自己,想想也来气,「公主说要把适婚年龄的女儿嫁出去,年纪小的就分给宗族,那为什么卫盈跟卫有余不用?」

  李福熙觉得好笑,「卫家支出靠的是大将军的俸禄,大将军养自己的女儿天经地义,却没听说养侄子侄女天经地义的。」

  柳氏急吼吼的说:「总之我不同意!婆婆您也别同意,要是我们分家,我们这一房就等着饿死了!」

  李福熙奇怪,「入京前不就过得好好的?怎么现在分家就会死?为何以前二哥能干活,现在就不能干活?二嫂膝下的宝山,国强,来富年纪也都不小,可以让他们出去找活计了。」

  「不管!」柳氏撒泼,「除非一个月给我们十两,不然我们不分家!」

  汪氏阴阳怪气,「哎哟!不下蛋说话倒挺大声,三弟一个月也才拿二十两回家,弟妹一个人就要十两,那我们整个卫宅靠十两,有这道理吗?」

  卫老夫人难得沉吟起来——这几个月她也有派人出去打听消息,都是战事不乐观,老三不知道怎么了,这次很个顺利。

  她也想过,老三可能打不赢。方娘子说,大瑞国可有南巢的好几倍大,人人身强体壮,上次老三打赢恐怕只是运气好,没人次次好运的。

  她当然希望安享晚年,但也不是没想过老三战败。她看大戏上战败的家族都很惨,轻的话就是革官,重的话甚至全家下大牢。

  她这阵子睡不好,都在想这件事情,一方面埋怨老三没用,不能快点打赢回来。一方面又觉得该做最坏的准备。方娘子说了,二十几年前忠武将军连退三十里地,然后投降西瑶国,皇帝把忠武将军全家都砍了。

  如果他们卫家也被不争气的老三连累,如果老三那没用的家伙为了惜命投降,那他们卫家就没人捧香了。

  卫老夫人这阵子也在想这件事情,但总下不了决心。卫东雄是手心,卫东厚是手背,她都舍不得,可是万一老三那边真的出意外,她总不能让卫家断了根。

  想了想,卫老夫人慎重开口,「二媳妇,老婆子看公主这回说得对,你们那房就分出去吧。」

  柳氏大惊,「婆婆!不要,我们可没做错什么事情!我们又没银子,我们能去哪里,婆婆,别赶我们出去!」

  卫娥更是恨,「祖母总是偏心大伯!」

  卫老夫人却是想起忠武将军的惨剧,下定决心,「我会给你两百两,你晚上跟东厚商量,找个宅子,全家搬过去吧。老婆子会让宗主写分家谱,从此我们两家当亲戚,不当家人。」

  柳氏原本要哭嚎,一听有两百两,顿时停住眼泪,「两百两?」

  汪氏眼睛一亮,「婆婆,您有两百两?二房拿两百两也太多了,不如我们一房分一百两还差不多!」

  卫俊杰的妻子蔡彩娘已经怀孕,在卫老夫人面前能说上几句话。此时肚子一挺就往前,「太婆婆,俊杰才是我们卫家的长子嫡孙,照说有银子应该给俊杰哪!」

  汪氏连忙点头,「就是,古来只有长子嫡孙能拿多,没有给二房的道理。」

  卫志铭的妻子牛九娘不满了,「太婆婆,志铭也是您的嫡亲孙子,何况读书又比大哥好多了,要给也应该给他。」

  柳氏大叫起来,「那是我们二房的,谁都不准动!」

  李福熙就看厅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为了谁能分那两百两吵得不可开交——卫老夫人也挺厉害啊,天天哭穷,一出手就是两百两。

  总之,多亏了这两百两,卫东厚跟柳氏这一房对搬出去都没有什么意见,不过七八天就找到合适的宅子搬过去了。

  二房九子,六女,两姨娘,搬出去卫家一下少了一大半。

  然后大房的卫琳跟卫荷也嫁出去了,嫁妆一共十两,嫁的都是做小生意的人家——皇帝气卫东风迟迟不凯旋归来,但见卫家女低嫁至此,又不好责备了。

  大房另外有四个庶女,都分给了卫家亲戚。当然是有银子的,也定好契约,等于请亲戚代养,没让那四个庶女吃亏。

  至此,卫家大宅剩下卫老夫人,大房十二人,三房五人。





Copyright © 看言情小说 2024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本站收录小说的是网友上传!本站的所有社区话题、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!
执行时间:0.018514